“马来人新年?”“派清包?”,一文解开你对开斋节误解!Part1

Published by
MOpress

今年开斋节虽然也在MCO中度过,禁止跨州夸县相信也会让许多游子无法回乡庆祝,但开斋节的含义和真谛却无法轻易被抹除。无论如何,身为华人的我们对于穆斯林同胞的大日子开斋节,仍是存在许多误解,虽然其实都是无伤大雅的,但能够的话,最好还是花点时间了解一下。

(图片来源:Wonderful Malaysia)

开斋节是马来人新年?

开斋节的第一天,对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而言是非常重要神圣的节日,而我们非穆斯林从小到大很习惯称呼这个节日为“马来人新年”,实际上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将开斋节形容为“新年”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对我们华人而言,华人农历新年就是最重要的日子,对比起来就是马来人的开斋节,于是就出现了“马来人新年”这个名词。

加上开斋节的各种事前准备,买新衣,打扫家里,布置各种场所,甚至派青包,都加深了我们的误会。

另外,各种媒体也在各种平台播放开斋节歌曲,特备节目,场景布置,电视节目等,都让人容易联想到华人农历新年。

(图片来源:BloomThis)

并非“庆祝新年”

根据《星洲日报》访问的大马华人穆斯林雪兰莪分会主席廖勇锋表示,开斋节并非“庆祝新年”,而是庆祝穆斯林战胜了自身的欲望,结束了一个月的斋戒月。他也表示,开斋节并非马来人的专属节日,而是属于穆斯林的,包括华裔穆斯林,印度穆斯林,还有世界各地的穆斯林。

(图片来源:CultureTrip)

没什么特定禁忌

廖勇锋说,穆斯林的开斋节并没有什么特定的“禁忌”,比如华人农历新年有“年初一不能洗头”等习俗。

大马华人穆斯林协会柔佛分会主席朱寿强接受《东方日报》采访时也表示,开斋节期间穆斯林确实没什么禁忌,但佳节期间通常会换掉家中的窗帘,但没有什么特定含义,只是希望家中美观。

“Selamat Hari Raya Aidilfitri”的含义

廖勇锋说,我们在开斋节常常听到的“Selamat Hari Raya Aidilfitri”,中的“Aidilfitri”是源自两个字,Aidil意思是“回归”,Fitri是“原点”,代表了结束斋戒月之后,庆祝开斋节的意思,除了庆祝自己成功战胜人的欲望,也代表了回归人性“原点”,“回到本性”的含义。

(图片来源:Tsem Rinpoche)

派清包是开斋节传统?

廖勇锋解释,其实穆斯林是原本没有“派清包”的文化,这是受到华人农历新年派红包的影响,因为大马是多元种族国家,许多文化和习惯会慢慢同化,这也是大马文化的一种美。

一名销售员沙丽查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在开始工作后,开始给家乡的父母青包,计划给父母各100令吉青包。

也有民众受访时表示,记得在70年代时,长辈是直接给20仙或30仙零钱(duitraya),所谓的青包是在90年代末才出现,将钱放进青包的文化(sampulhijau)。

“虽然是源自华人新年的传统,但这个影响是好的,因为互相给予是最好的行为。”

朱寿强说,青包是有经济能力的人给没经济能力的人。

(图片来源:东方日报)

开斋节的消费多吗?

沙丽查也说,开斋节服装上的消费,她不使用超过500令吉,也尽量不买超过三套,和昂贵的衣物。购买糕饼方面,也不会买太多,和会和父母一起分担,预计会买800令吉左右的糕点派送给朋友。

一名创意执行员阿兹里娜受访时表示,选购佳节物品时,只购买必需品就能够省下不少金钱。

她表示自己和丈夫的开销都不会很大,大约消费400令吉在服装上,糕点等则250令吉,青包则是500令吉左右。

(图片来源:东方日报)

穆斯林喜欢在开斋节传统服?

相比于大马华裔,大马穆斯林在重要日子比较喜欢穿传统服装,开斋节期间穆斯林一家人通常会穿着同色系的传统服装,在大街小巷可以明显区分谁是一家人,非常特别。

接受《东方日报》采访的巫裔同胞表示,开斋节首日,他们一定会穿传统服装,这是一直以来的文化。另一名经营服装店的老板也说,通常在开斋节第二天后才会以不同服装搭配。

文章资料来源:星洲日报星洲日报东方日报东方日报东方日报

0
0
0
0
1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