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火箭是最好选项?陈锦松:马华已失道德制高点

Published by
globalzzkxus

圖/The Malaysian times

評論:陳錦松

在希盟政府內,行動黨儘管是多元種族的政黨,但基於歷史的緣故,行動黨無法改變其華人政黨的色彩,過去其積極扮演捍衛華人利益的角色被肯定。事實上,只要立足點是在捍衛基本民主人權,儘管是華人權益,又何錯之有?

董總作為民間團體,在華文教育備受打壓的年代,其領導層奉獻犧牲不言悔,以免華文教育受蠶食與鯨吞,當首相馬哈迪指責董總是「種族主義」,種族主義是這樣定調的嗎?

為人權無關種族主義

作為多元種族的國家,除了中國及港台之外,馬來西亞在世界因為擁有完整華文教育體系而自豪,但有人以為這是政府的「恩典」,才使華文教育得以開枝散葉,前朝政府國陣甚至要華人用選票來「感恩戴德」。

其實,沒有華教鬥士如陸庭諭及已故林連玉、林晃升、沈慕羽等鍥而不捨的堅持,今天60間的華文獨立中學及1200多所的華小恐怕已不復存在。他們的高風亮節是種族主義,還是人權鬥士?

行動黨在過去的歲月里,與董教總幾乎是站在同一陣線,1987年的茅草行動,政府援引1960年馬來西亞內安法令展開大規模逮捕行動。此政治風暴中,董教總與行動黨領袖都成為政治的階下囚。

在反對黨長達50多年的政治鬥爭中,行動黨領袖林吉祥在捍衛多元與民主的價值是應被肯定的。今天反對黨刻意借「爪夷文課題」營造行動黨是出賣華人的,指責他們是馬哈迪的幫凶,因為他們「求官」心切,忘了從政的初心。

馬華已失道德制高點

到底行動黨在爪夷文的立場,是在「出賣」華社,還是維護多元民族國家不得不做出的「合理」妥協。這個退讓是「可以接受」的,還是「難以忍受」的?而華社是否「買單」。

對馬華而言,放大「行動黨之惡」,才能彰顯「馬華之善」。馬華過去在朝時的種種不是,難道因為在爪夷文課題上扮英雄就能使他們翻身成為華教的捍衛者?今天他們的「勇敢」,是真情還是假意?

今天馬華不是儘快與巫統切割,而是擁抱迫害華教有半個世紀的巫統而以為可以通過爪夷文課題向行動黨打出致命的一槍。華人社會其實是在馬來人主導的政治大潮中,不經意地被玩於股掌之間。

在國陣執政時,馬華無所作為,對巫統卑躬屈膝,華人惟有唾棄馬華。今天,馬華還繼續擁抱國陣,他們已經失去道德的制高點,卻還渾然不知。

代表馬來人利益的土團黨,會長馬哈迪也是集權力於一身。行動黨作為希盟第二大成員黨,如何平衡首相的權力,如何面對殘酷的政治現實而不卑不吭,讓華人有感,而不會輕易掉入種族政治漩渦而被華社遺棄。

在現有的政治體系裡,當巫統與伊黨結盟,而馬華寧可依靠國陣的庇蔭來對抗希盟政府。華人社會可能天真地以為把行動黨打垮,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而沒有清楚認識到巫統與伊黨的結盟,馬華繼續成為幫凶,只會把華人前路推向更險峻的深淵。

推翻火箭是最好選項?

通過混淆視聽,華人輕易被蠱惑,劍指行動黨出賣華人,對行動黨丟雞蛋似乎言之成理。在馬來社會,董總與行動黨被定位為種族主義者,都應受到對付。弔詭的是,行動黨既然出賣華人,理應在馬來社會受到英雄式的歡迎,為何卻出現兩邊都不討好?

行動黨會受到華社責難,是建基於該黨目前是希盟第二大黨,國會議員42席,僅次於公正黨的50席。在這樣的政治結構里,按常理行動黨應有更大的話語權。但面對爪夷文課題,華社認為行動黨卻沒有展現出他們在議會裡應有的「高度」。

土團黨在509大選時只有13席,隨著吸收一些從敵對陣營退黨的議員,目前增加到26個國會議席,在希盟排名老三,但馬哈迪的強勢,其他成員黨顯然是「畢恭畢敬」。

爪夷文的爭議點走到今天,是否是行動黨的停損點,值得關注。可以想像,如果摧毀了行動黨,希盟可能淪為一屆政府。問題是虎視眈眈準備反撲的巫統、伊黨與馬華,是我們更好的選項嗎?他們重回政壇主政,想想我們的華教是否會更糟蹋?我們應該從華教的歷史吸取教訓,不要被一些媒體所誤導或蒙蔽。

或許大家可以思考,消滅行動黨,誰得益?再問,爪夷文課題是否是我們華社的最後底線,當反對黨準備利用此來達到推翻希盟政府的目的時,我們是否願意坦然接受?腐敗政權的復辟,難道華教不會面臨一個更大的災難嗎?這是我的憂慮。

文章来源:转载自 诗华日报

11
1
1
4
2

Copy Link: